米乐M6
以人為本、追求卓越

ABOUT US

湖南米乐M6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
圖片名稱
2014

公司成立

200

在職員工

5000

注冊資本

8

發展曆程

RESULTS SHOWCASE

業績展示

始終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和專業的技術支持、健全的售後服務

圖片名稱

新聞中心

NEWS

隨時隨地分享更多資訊

Share more information anytime, anywhere

創建綠色小水電站 把河水還給河道

保障河流生態流量,是目前全國正在開展的創建綠色小水電站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越來越多的小水電站正在裝上生態流量監控設施,放了多少水、是否達到要求,一目了然。同時,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管也納入了河長製湖長製等考核體係。經過生態改造,小水電站提高了水能資源利用效率,河流生態也得到有效修複。 四川省雅安市寶興縣的螞蟥溝電站,位於青衣江的上遊位置。不久前,這座水電站收到了一張兩萬元的罰單,被罰的原因是:生態流量下泄不足。 原來,根據今年頒布實施的《雅安市青衣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水電站應當按照批準的取水許可規定條件泄放最小下泄流量。3月初,寶興縣水利局通過監測係統發現,該電站的瞬時流量未達到生態流量下泄規定量,相關部門遂對其進行了行政處罰,目前已經整改到位。 螞蟥溝電站收到的這筆生態流量罰單,是目前全國創建綠色小水電站、保障生態流量工作的一個縮影。 生態流量是綠色小水電站的重要指標 小水電站生態流量是指為保障河湖基本生態用水需求,小水電站閘壩下泄的流量。 目前全國正在進行的創建綠色小水電站工作中,保障生態流量可以說是“牛鼻子”。截至目前,全國成功創建了165座綠色小水電站。不過,據水利部門統計,目前落實生態流量的農村水電站還不到全國電站總數的40%,能夠承擔灌溉、供水、景觀、生態等綜合利用功能的小水電站明顯偏少。 “小水電站生態流量保障不夠,既有曆史成因,也有管理問題。”水利部農村水利水電司副司長邢援越說,在電力短缺時期,很多地方為了解決無電、缺電問題,把發展小水電作為滿足電力需求的重要途徑。當時,對發電能力和節省投資比較看重,對河流生態重視不足,造成了小水電站建設標準較低。 從管理上看,盡管環保法律法規體係逐步完善,但仍有部分地區環保意識薄弱,對生態環境保護認識不到位,存在“重開發、輕保護”的問題,片麵追求投資效益。 “難以保障河道基本生態用水需要,這是農村水電最突出的短板。集中表現在小水電站沒有核定生態流量,沒有單獨生態流量泄放設施,比如大壩放水設施、生態機組等,也沒有開展生態流量監測。”邢援越說。 當前,綠色發展已經成為水電行業共識。針對一些地方農村水電開發影響生態的情況,水利部提出“有限、有序、有償”開發農村水能資源,完成了3200多條中小河流水能資源開發規劃修編,以河流為單元,開展電站增效擴容改造和河流生態修複,在全國實施綠色小水電站創建,其中生態流量是重要指標。綠色小水電站創建工作啟動以來,在生態改善、惠及民生、標準化建設等方麵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補齊生態流量泄放的工程短板 站在浙江省金華市婺城區九峰水電站的攔水壩上,一頭,壩上水庫波光粼粼,與遠處的疊翠群峰相接相融。另一頭,壩下生態機組泄放的河水汩汩流出,為下遊6個村子村民的生產生活用水提供保障。 九峰水電站是全國首批綠色小水電站之一。生態機組下遊尾水河道安裝了自動流量監測裝置,保障厚大溪清水長流。 為保障小水電站生態流量,全國各地積極探索。廣東省肇慶市廣寧縣對部分電站加裝生態流量監控設施,實施遠程監控。重慶市綦江區扶歡河5座老舊水電站增設生態流量泄放設施、保水涵水設施,增加生態濕地和親水平台,修複減脫水河段1060米。 “補齊生態流量泄放的工程短板,要從兩方麵入手。”邢援越介紹,一方麵要讓“水能放得出”,改造引水、泄洪等設施,安裝生態機組,增設壩閘下放水設施。 2016年水利部聯合財政部,啟動了“十三五”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目標是以河流為單元,通過實施河流生態修複和電站增效擴容改造,促進小水電綠色升級。其中涉及浙江等2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1300多條河流,生態改造項目近2000個,修複減脫水河道3000多公裏。 另一方麵,要精準監控“放了多少水”。安裝流速儀、流量計等監測儀器,準確反映生態流量泄放情況,為生態流量監管提供準確依據。在湖北省,自然保護區、生態敏感區、重點流域內的小水電站都要安裝生態流量監控設備。 據統計,截至2018年底,已下達中央財政獎勵資金40.5億元,370多條河流、1191個生態改造項目已完成改造,累計修複減脫水河段1830公裏。經過改造,小水電站提高了水能資源利用效率,基本消除了安全隱患,河流生態得到有效修複。 核定生態流量,要因地、因河、因站精準施策 在補齊工程短板的同時,更要加強監管,確保小水電生態流量泄放真正落地。 “在生態流量核定上,一定要因地、因河、因站精準施策,防止一刀切。”邢援越介紹,根據河湖生態環境需水技術規範、水電工程生態流量計算規範、水電水利建設項目河道生態用水環境影響評價指南等技術規範,綜合考慮河流特性、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重點考慮下遊河道水生生態、水環境質量、濕地補水、景觀維持等基本用水要求,科學確定小水電站生態流量。 目前,已有浙江、福建、四川、甘肅等10個省份出台文件,對生態流量核定、泄放措施和監督管理做出明確規定。 “農村小水電站多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生態改造成本較高,各地可通過製度創新,解決‘錢從哪來’的問題。”邢援越說,比如對實施生態改造、調整運行方式、落實生態需水而造成經濟損失的小水電站,考慮給予合理補償和政策優惠,激發小水電站業主改造的積極性。 福建省率先出台生態電價管理辦法,建立生態流量監管平台,安裝監控裝置實時在線監控,獎懲結合促使小水電站業主自覺落實生態流量。對最小生態下泄流量監控數據完整率和達標率達90%(含)以上的改造類水電站,上網電價每千瓦時加價2分錢,限製類水電站加價3分錢。 此外,水利部要求將農村小水電站生態流量監管納入河長製湖長製、水資源管理等工作內容和考核體係,嚴格監督檢查,定期考核獎懲。采取明察和暗訪相結合方式,日常監管和專項監督並重,加強跟蹤檢查和督促指導。水利部副部長田學斌表示,對進展緩慢、問題突出的,要掛牌督辦、限期完成;對責任不落實、監管不到位、敷衍塞責、弄虛作假的,要通報批評、公開約談;對情節嚴重的要嚴肅追責問責。 《人民日報》(2019年05月29日14版)

三峽集團總經理王琳:堅持完善新時代共抓大保護“三峽治水”理念

5月22日,三峽集團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共抓長江大保護領導小組組長王琳在京主持召開集團共抓長江大保護領導小組第二十五次會議,重溫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1月5日在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學習傳達國家發展改革委主持召開三峽集團參與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專題會精神,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三峽集團黨組成員、副總經理、共抓長江大保護領導小組副組長孫誌禹出席會議。會議聽取了近期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情況的報告,審議通過了第一批試點城市、第二批合作城市項目有關議題。 王琳表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也是承擔新曆史使命的先鋒隊。新時代三峽集團的新使命,就是要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並在共抓長江大保護中發揮骨幹主力作用,這是當前全集團必須不折不扣完成好的首要政治任務。 王琳指出,當前,三峽集團落實共抓長江大保護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總體勢頭很好。在下一階段工作中—— ★一是要持續再學習、再領悟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的一係列重要指示和講話精神,全麵準確把握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不斷增強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是要落實好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工作部署要求,聚焦城鎮汙水處理,持續探索新模式新機製,特別要加快研究形成以價格體係為導向的市場回報機製,以超常規措施持續推進各項工作。 ★三是要堅持並不斷完善新時代共抓大保護“三峽治水”方案。要堅定不移地實施方案所倡導的治水理念和模式,並在實踐中不斷優化完善。 ★四是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加快培育三峽集團生態產業核心競爭力。共抓長江大保護既是重大任務,也是難得機遇;既要看到自身不足,也要看到優勢所在。要舉全集團之力,清除一切影響生態產業發展的障礙,全力把共抓長江大保護偉大事業做大做強。 三峽集團共抓長江大保護領導小組成員以及相關部門和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2018年全球水力發電量達創紀錄的4200 TWh

近日,國際水電協會(IHA)發布《2019全球水電發展現狀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水電新增裝機容量超21.8GW,累計裝機總量達到1292GW,累計發電量則達到創紀錄的4200TWh。中國以8.5GW新增裝機容量位居首位,巴西(3.9GW)緊隨其後,巴基斯坦(2.5GW)排名第三;巴西已超越美國成為水電累計裝機容量第二多的國家。報告具體內容如下: 1、水力發電在2018年創曆史新高2018年全球水力發電量達到了4200TWh,新增水電裝機容量21.8GW(包括近2GW的抽水蓄能),水電累計裝機總量達到了1292GW。就地區而言,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再次成為水電發展最快的地區,新增裝機容量9.2GW,其次是南美洲(4.9GW)、南亞和中亞(4GW)、歐洲(2.2GW)、非洲(1GW)、北美和中美洲(0.6GW)分列三到六位。就國家而言,中國以8.5GW再次領跑全球水電新增裝機排行榜,緊隨其後的是巴西(3.9GW)和巴基斯坦(2.5GW)。截至2018年,中國水電累計裝機達到352.3GW,是全球最大的水電生產國;巴西的水電裝機總量達到了104GW,超越美國(103GW)居全球第二。 2、抽水蓄能對能源轉型越來越重要,但政府和市場對其認識不足抽水蓄能已被認為是現代和未來清潔能源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風能、太陽能等波動性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大幅增加使得電網穩定性麵臨日益嚴峻的挑戰,也促進了對抽水蓄能的存儲能力的需求上升。目前,抽水蓄能占全球儲能裝機容量的94%以上,與其它形式的儲能相比,抽水蓄能在成本、可持續性和規模上均具有優勢,抽水蓄能技術的廣泛運營已經證明了其能夠滿足波動性可再生能源增加對電網穩定性的要求。盡管世界各地開始重視抽水蓄能,但未能深入認識其價值,開發進展緩慢,市場激勵不足,政策和監管框架限製了其發展。與傳統水電相似,抽水蓄能項目麵臨投資回收周期長、前期投資成本高等問題,此外,其未來的收益難以預測,為能源係統提供的輔助服務也不能獲得足夠的回報。因此,不僅應將抽水蓄能視為備用發電設施或輔助電網服務供應來源,還應將其視為能夠為區域和地方能源及水係統提供效益的資源,需要製定與抽水蓄能技術相匹配的市場政策和監管框架以促進其發展。 3、水電迎來了數字化轉型的新時代目前,越來越多的水電設施正在向數字化係統和流程轉型,水電項目設計、運營和維護方式的革命將確保水電能夠很好地發揮其在清潔能源未來中的作用。現代水電開發的早期規劃和設計階段將圖紙和計劃轉換為數據,以創建電廠的計算機模型,對多種使用場景和配置進行模擬;增強型數字控製係統可以提高渦輪機和發電機的性能,有助於延長水電設施的使用壽命;使用先進性能監控分析可以優化運營和維護並降低成本,同時可以通過關鍵性能指標(KPI)自動跟蹤和基準測試來改進維護流程;隨著數字傳感技術與人工智能的結合,狀態監測變得越來越精細(可以獲得大量的多維度數據),智能狀態監測和診斷可以通過遠程收集數據並同時對其進行全方位分析來改進故障診斷,從而在設備發生故障之前檢測到組件故障或設備老化問題;創新的解決方案,例如使用無人機進行設施和環境檢查,成為一種新的先進狀態監測手段。在全球範圍內,數字技術正被大規模地整合到現有水電設施中以實現其現代化,提高電網靈活性和安全性。水電係統的數字化升級通過提供更高靈活性和增強控製性的輔助服務,使抽水蓄能和傳統水電能夠與其他可再生能源共同運行。這也為水電數字化帶來了新挑戰:數字化過程需要超越用於電站層麵的規劃和運營的數字控製係統,在電力係統層麵采用適應更快、更靈活運營的數字技術;針對數字技術普及帶來的安全漏洞,通過網絡安全監控和快速響應係統增強安全防護;通過遠程操作和自動化流程對勞動力進行重新部署;進行技能培訓以適應數字化係統。 4、電力市場的區域合作促進水電發展通過區域互聯整合電力市場有助於各國更有效地利用水電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北歐電力市場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借鑒和學習的案例。北歐國家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跨境電力係統,將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和波羅的海國家整合到一個共同的區域市場。北歐的電力主要由水電、核電、煤電和風電構成,通過區域互聯使各國能夠獲得各種能源資源並更有效利用水電,如丹麥處於低風力條件時能夠使用挪威的低成本水電,以及將水電用作互聯國家火電的補充能源儲備。通過區域合作,提高了能源安全性,並在麵對波動性可再生能源和氣候變化時具有更大的彈性。

友情鏈接: